尽快推动技术落地
将秸秆变废为宝
——全国人大代表、民建阜阳市委主委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吴永利
冯义军 邓卓昆 方玉瑶
《中国电力报》记者冯义军在采访吴永利代表。 方玉瑶 摄
为了让秸秆得到更好利用,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、民建阜阳市委主委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吴永利深入农村田间地头、高新技术企业做了大量的调查。目前,他已经找到了一种让秸秆变废为宝的新技术,他建议应尽快在政策、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,让新技术在全国推广。就此话题,《中国电力报》记者专访了吴永利。
中国电力报:目前,秸秆回收利用这项工作的难点在哪里?
吴永利:随着各级政府对环保事业、民生事业的重视,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为了政府的重点工作。相关部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,严防死守,严禁秸秆焚烧,并把秸秆碎粉后还田作为目前处理农作物秸秆的主要途径,但是在不同地区和多种气候条件下秸秆还田并不适宜。
其实,秸秆是一种 “放错地方的资源”。从目前产业发展来看,秸秆回收利用存在以下几种情况:一种是前面提到的秸秆还田问题。第二种是秸秆发电。由于秸秆热值较低,往往需要掺烧稻壳、树皮甚至与煤掺烧,无法大批量吞吐秸秆,在收集秸秆环节也存在诸多掣肘。还有一种是秸秆沼气,作为燃料或制CNG的应用价值都不高,无法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,可持续发展性不强。最后是转为秸秆饲料、颗粒、板材等,秸秆饲料只能针对玉米秸秆,无法处理占绝大部分的小麦秸秆,秸秆颗粒、板材 等,秸秆用量很少,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中国电力报:您今年建议里提到的生物质气化高值化技术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?有何独特优势?
吴永利:经过调查,我在合肥找到了2家秸秆高效利用的公司,如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工程院3个院士团队,共同开发了生物质气化高值化技术,根据生物质的原料特性和适宜区域将生物质转化为氢气、天然气、电力、热能和生物炭基肥等高价值产品,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多项难题,为生物质利用及肥料行业找到了一条新路,该技术已经在安徽、湖南、江西、江苏、河北等多个省份实现了试点应用。
生物炭由于富含大量微孔和中孔,与氮磷钾等一起制成炭基肥,可以实现肥料缓释和土壤保水以及污染土壤的修复,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缓释剂相比,生物炭价格较低,且完全来自于生物质自身,不会对土壤带来任何危害,长期施用,会显著改善土壤状态,提高土壤肥力。
但目前由于生物炭基肥应用存在着市场认可度低、推广费用庞大、农业仍然不顾长期的生态效益,采用传统普通化肥,造成了生物炭基肥难以大规模应用,限制了生物质利用的循环经济的发展。
中国电力报:对于促进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,您有哪些建议?
吴永利:一是在国内进行生物质气化高值化项目示范,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相关项目推介会等加以推广;二是引导孵化相关企业规模化(上市)发展,对申请农林废弃物方面专项资金补贴等予以支持,对气化关键装置、生物质燃气燃烧关键技术研发过程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;三是农业部门就生物质炭基复合肥的应用成立专门的推广机构,划拨相关土地进行专门的推广,实现我国的化肥零增长及土壤品质的提升;四是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在土地、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和支持,项目运营过程中,按消纳的秸秆量给予补贴,同时在秸秆收储运环节给予支持和协调;五是鼓励科技创新,尽快落实燃煤耦合生物质气化发电相关补贴政策,扶持产业发展。